WFU

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

乳癌治療,溝通很重要

作者 :魏銓延 醫師




「醫師,病人家屬說要轉院。」護理站一大清早來電,說高雄的兒子來接媽媽回去,我請護理師協助他們辦理出院手續。上午查房完,在謢理站寫乳癌病人治療計劃書,這時要轉院的家屬剛好經過護理站。「終於遇到你這個"大牌"醫師了,我沒讀什麼書,可以"請教"幾個問題嗎?」家屬早上似乎喝了一大杯檸檬汁。

『請坐,有什麼事我們一起討論,看怎樣治療對媽媽最好。』經過半小時的良性溝通,家屬對我們的計劃有初步了解,也對我們的治療有信心。「醫師,看你週末還來查房,感覺你很認真,媽媽的治療就全權交給你了。」


醫病溝通


主要目的有三:一為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;二為交換資訊;三為做治療相關的決策。

醫病之間良好溝通的內容,主要分為兩大類。第一要有親和力:笑或開玩笑、闗心、問候病患、傳達利益、友善、誠實、助人的熱誠、奉獻、非批判性的態度;第二是治療的品質。我們要讓患者覺得我們是真心想幫助她,而且是有能力讓她順利完成治療。

以病患的角度來看,看病時有兩種需求想被滿足:一是「知道和瞭解」的需求(如知道乳癌發生的原因);二是「覺得自己被知道和瞭解」的需求(醫師是否很認真地對待她)。醫師允許病患告訴他們自己故事的程度,會對資料蒐集功能的品質和病患的滿意度、醫囑順從產生影響。

患者常對她們為什麼會得乳癌有一定程度上的見解,像是之前車禍撞到,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或各種你想不到的理由,另外她們對治療的期望也不盡相同。雖然很多訊息都跟治療沒關係,或者是訊息一直不斷重覆,但我發現當你願意花更多時間聽她說什麼,就算你沒跟她說怎麼治療,她還是完全的信任你。

醫病共享決策(SDM)


這個名詞最早是1982年美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共同福祉計畫上,為促進醫病相互尊重與溝通而提出。做法是由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,醫師提出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,病人則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,彼此交換資訊討論,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。

傳統上的醫病關係為「以醫師為中心」:醫師主導醫療照顧和決策的制訂。最近此決策方式已被「共同決策(Shared Decision-Making)」方式所取代。癌症住院病患偏好獲得全部可能的資訊(無論是好消息或壞消息),但是願意參與醫療決策的病患還是屬於少數,病患認為醫師應該在整個醫療決策過程中負最主要的責任。

也就是說很多癌症病患實際上所想要的是較多適當的資訊,以及瞭解為何醫師建議某一種治療方式而非另一種,並不是想參與決策。我們也發現年輕的病患較傾向於決策的參與,年紀大的則傾向於將決策權交給醫師;女性家屬較不希望參與醫療決策;健康情況較差的病患也較不願參與決策的制訂。

我在與患者和患者家屬溝通的過程中,有很多地方仍然做得不夠好,有時甚至給患者和家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,對此,我深表歉意,希望能得到我的患者和家屬的體諒。我也會加強這方面的技能培訓,創造雙贏的醫病關係。

回到最初的故事,患者最後順利完成乳癌根除性手術,等待後續的輔助治療,雖然患者和家屬一開始完全排斥要化療這件事,但在我們團隊的關心下,治療過程似乎漸入佳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