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得了癌症嗎?我該怎麼治療?我會死嗎?」45歲的愛咪參加公司的團體健康檢查後,收到健康檢查報告,發現乳房攝影的結果顯示左側乳房異常,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。
愛咪看到報告後相當緊張,失眠了好幾天。想起過世的阿姨就是得到乳癌,兩個孩子又都還小,擔心自己萬一也不幸罹癌,寶貝們該怎麼辦。
魏醫師詳盡的為愛咪進行了檢查,切片之後的病理報告顯示是乳管原位癌(Ductal carcinoma in situ, DCIS)。愛咪聽完報告後,擔心的問魏醫師許多問題。我得了癌症嗎?我該怎麼治療?我會死嗎?
惡性乳房腫瘤分為:非侵襲性(Non-invasive)、侵襲性(Invasive)
非侵襲性癌:表示腫瘤尚未侵犯到乳房組織的乳管,或者乳小葉的基底膜。分為兩類:
1. 乳管原位癌(Ductal carcinoma in situ, DCIS)
2. 小葉原位癌(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, LCIS)
乳管原位癌(Ductal carcinoma in situ, DCIS),零期乳癌,治癒率近100%
(一) 何謂DCIS?
1. 此種乳房疾病是位於乳房的乳腺管中,由惡性的乳管上皮細胞組成。2. 為非侵襲性癌─沒有侵犯到基底膜,仍然侷限於乳管之內。
(二) 是癌症嗎?
1. 可視為癌症的前期病灶,相當容易治療。2. 雖然是癌症前期又很好治療,但如果延誤治療,也可能轉移到其他地方。
3. 有研究顯示,如果延遲治療,有50-60%會進展成同側的乳癌,5-10%會進展成對側的乳癌,最多有45%患者的可能本身已經伴有其他乳癌。
(三) 流行病學
1. 發生率約5-10%,常常是沒有症狀,患者也沒有意識到,最後意外在乳房篩檢的乳房攝影中發現。由於近年來預防保健的概念越來越廣為民眾接受,國家政策也開始推行,使得乳癌篩檢逐漸增加,讓乳癌更容易發現,發生率也跟著提高。2. 在美國,統計顯示新發現的乳癌患者中,約有25%是DCIS
3. 在小於三十歲的女性中比較不常見,四十歲以上的女性比較常見。
4. 單純罹患DCIS沒有合併乳癌者,很少造成轉移和死亡
(四) 危險因子
1. 和侵襲性癌的危險因子很相似2. 有乳癌的家族病史
3. 乳房結構的密度較高
4. 體型肥胖
5. 較晚生育第一胎
(五) 臨床症狀:
並沒有典型的症狀表現,有很大部分的患者都無症狀,也有可能為以下的症狀1. 可能疼痛的腫塊
2. 乳頭有分泌物
(六) 診斷方式:
1. 乳房攝影:最常用於檢查乳房,可能由此發現廣泛性,或者形狀和尺寸不規則的群聚微鈣化點。2. 乳房超音波
3. 乳房粗針切片
(七) 治療:非緊急,但仍然需要治療
1. 大部分的病人需要:(1) 乳房保留手術,合併其他治療(荷爾蒙治療,+/-放射治療)
(2) 乳房全切除手術,合併其他治療(荷爾蒙治療)
2. 為非侵襲性癌症,不用做化學治療
原位癌不可怕——早發現,早治療
原位癌不等於乳癌,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!健保也無法辦理重大傷病。一般保險公司都不將原位癌列入重疾理賠範疇,因為它確實不是重疾,不是真正意義上的「癌」。
同場加映:
小葉原位癌(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, LCIS)
小葉原位癌(LCIS)並不是真正的乳癌,小葉原位癌是乳癌的危險因子,而非癌前病變。根據研究,LCIS每年約有1%的危險性會轉變成乳癌。
(一) 何謂LCIS?
1. 雖然命名之中有個癌字,臨床研究發現,並非癌症的前期病灶2. 較為少見,由在乳小葉或者乳腺中的不正常細胞組成。
3. 統計發現,罹患LCIS者,得到乳癌的機率會上升。
(二) 流行病學
1. 常見於停經前期的女性,發生率約為2-5%(三) 臨床症狀
1. 單側或者雙側都有可能2. 通常不會造成任何症狀或者表現,也很少有可觸摸到的腫塊
(四) 診斷
1. 相對於DCIS,很難從乳房攝影中發現2. 通常是乳房攝影或超音波等發現異常,之後切片時才會判斷出來。
3. 乳房粗針切片
4. 手術切片
(五) 治療
小葉原位癌(LCIS)因為可能同時合併浸潤型乳癌或乳管原位癌:1. 若是粗針切片診斷,必須施行腫瘤切除,才能避免遺漏掉浸潤型乳癌,一般約20%會合併浸潤型乳癌或乳管原位癌,治療須比照浸潤型乳癌或原位癌。
2. 腫瘤已切除,手術邊緣(margins)有小葉原位癌(LCIS),因為LCIS不會變成癌症,所以手術邊緣(margins)無關預後,觀察即可,不必進行廣泛切除或放射線治療。
3. 口服Tamoxifen(泰莫西芬):雌激素接受體陽性,約可降低46%風險。